茶颜为啥这么火?
今天和媳妇一起来武汉天街排队10分钟买了2杯茶颜悦色。排队的人确实很多,但是茶的味道和口感也没有给我带来额外的惊喜。好喝但是也没有特别好喝。我也常喝星巴克,奈雪的茶,茶颜和他们比起来,味道差不多,不过价格就实惠多了。相同的产品,更低的价格。这是它强有力的竞争力之一。可以涨价而没有涨价,没有赚取更多的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说,茶颜的价值观是厚道的,这可能会成为她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万科就提出不赚超过25%的利润。京东给员工买五险一金,都有厚道的价值观在驱使着团队的前进。
单论茶产品更好一点的味道,较低的价格也无法解释茶颜悦色火爆的排队等侯现象。有人说,她的店面装修,茶杯,产品系列有主打新中式,中国风,国潮来袭的特点,可以激发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我认为这个对品牌的宣传来说是锦上添花的,仍然不能解释茶颜悦色的火爆的排队等候现象。
那如何来解释这个现象?
我们先来给奶茶的客户群体画一幅画。她的主要客户群是大学生和城市年轻白领,还有追求时尚潮流的年轻人,客户群体年龄层主要分布于18到30岁之间。这部分人喜欢逛街,有空余时间,追求时尚,追赶潮流,对价格相对敏感的同时也追求品质。
把茶颜的客户群体和茶颜的品牌内涵结合起来,就能解释茶颜火的前提条件了。茶颜味道好,价格实惠对应客户群体追求品质的同时对价格相对敏感;茶颜的国潮来袭主打中国风风格对应年轻客户追求时尚,追赶潮流的个性。
这样就能解释茶颜的火爆的排队现象?仍然不能,因为这就好比男孩子和女孩子谈恋爱,一个你情,一个我愿,但是不代表他们就在一起了。这只是茶颜火的前提条件。茶颜要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茶颜能火,除了之前说的前提条件,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东风,就是人为制造的稀缺感,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大量客户的从早到晚的排队等候。
这个过程是设计出来的吗?显然不是,我认为,这其实是客户和产品所代表的品牌的一种相互成就。
茶颜也不是一天就火起来的,也是从一家店开始经营,到十几家,到几十家,到上百家,到全国各地都有茶颜的品牌。
我猜想这个过程是这样的。
茶颜在湖南开始做一两家小店的时候,因为价格厚道,味道不错,排队等候的人还比较多。那个时候是客户志愿排队。这期间性价比是主要竞争力,背后是厚道的价值观在驱使的团队前进。
产品不错,排队的人多了,公司就能活下来,店铺数量从一到二个增长到了十几个,公司挣钱了,开始进行了品牌升级,主打湖南地域特色,湖南特产,后来店铺品牌慢慢变成国潮,中国风风格。这个时候,还是有大量的客户志愿在排队。因为产品不错,品牌升级了,但是茶颜还是很厚道,价格并没有涨。
茶颜开始了全国扩张,某个时刻,茶颜开始人为制造稀缺感了,开始了饥饿营销。茶颜在新进入一个城市的时候,往往提前半年开始预告,造势。而且并不急于在一个城市中大举进入,而是先把一个门店通过客户等候排队,人为饥饿营销,营造稀缺性,制造话题性来扩大品牌认知,打造品牌故事,推广品牌影响力。
排队等候,饥饿营销,人为制造稀缺,这就解决了一个陌生品牌进入新市场首先要解决的流量问题,可以给公司省去一大笔广告费。当然品牌主动制造稀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客户愿意主动排队等候。客户愿意排队等候也是因为茶颜产品确实可以,品牌也确实有调性,价格也确实厚道。这就好比客户花了特斯拉的价格买到了奔驰的汽车,客户当然愿意排队等候购买这种高附加值价格合理的产品。所以客户愿意排队还是茶颜所秉持的厚道的价值观所驱动的。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茶颜没有通过开更多的店来提高产能,以解决客户排队等候的问题。前期客户等候是茶颜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解决产能问题,后期是茶颜故意为之。因为这是制造流量,制造话题,制造稀缺性,省去广告费最有效的方式。
当然一个公司做大了,有了核心竞争力,有了护城河,成为一家全国性品牌和企业,它的核心竞争力是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品牌故事,团队建设,人才队伍,运营营造,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等等构建成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也不是我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今天喝了一杯茶颜,一直也比较好奇为什么排队的人那么多,恰好放假有时间,我就发表了一下我的见解。
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我今天的分析: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厚道都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厚道很难吗?其实不难,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触手可及,但是它可能是一家企业最核心的价值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