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于2018年8月发表于本人微信号,鉴于近期有不少私信询问申请事宜,特此搬运过来(有删改),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须注意的是,本帖原来有专门介绍临床心理学的内容,我在这篇文章里删去,计划之后补充内容另外写一篇更长的。原贴:
我的心理学PhD申请之路 | 主申临床咨询,辅申其他方向【前言】
我是从大二下快大三时才打算出国的,大三下搞定了语言考试,大四第一次申请(还是在sbm半中介的情况下),只申请了临床心理学PhD top 30的项目。结果全聚德,被transfer了两个master(其中一个是哥大clinical psychology MA)。因为嫌太贵了家里也没有那么多银子就选择了在国内的实验室gap一年。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才知道临床心理学PhD申请的困难。
第二年申请准备过程中,我微调方向和提高水平(比如,发表SSCI一作论文两篇,文书提高针对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几乎拿到今年申请所有项目(主要是clinical/counseling,混杂一些social/cognitive/development)的面试。尽管浑申了不同方向,我选择的lab都聚焦于心理障碍的情感机制或情绪与情绪调节的研究。我申请了20个项目,拿到了17个面试,面试阶段忙不过来加之2018年一月初就有一个比较心水的offer了,于是主动放弃了5个学校,最后拿到了10个offer。
请大家各取所需,如果有申请上的问题欢迎私信交流。这一两年我有提供心理学硕博申请的咨询辅导,每年带2-3个学生。
【基本信息】
985/211心理本科,大二转的心理本来是工科所以入门本来也晚
GPA 92+/100
GRE V161+Q170+5.0
GRE Psych 760 (93%)
托福113
两篇有关的一作论文
两段有关的海外研修
推荐信组合为两封海外+一封国内导师(国内导师三人,根据不同项目使用不同推荐信)
【时间轴】
大一、大二:保证GPA,同时在多个实验室做研究助理以寻找兴趣点
大三:在经过缩小的研究兴趣里细挖,暑期研修,搞定GRE(general, subject)、托福
大四:世毕盟半DIY申请,PhD全聚德,被transfer了master但不想去而决定gap
Gap year:全DIY申请,发表论文,调整申请策略,9-12月网申;12-3月面试;1-3月拿offer挑offer
确定这个方向前我其实是辗转良久的。大一大二时做过道德判断的研究,也做过颜色知觉与注意有关的认知研究。
直到大三的某天看到了一个临床实验室的网站,他们研究的问题是让我热血沸腾的。这样的感觉我从未在其他地方感受到,我忽然顿悟:因为身边的老师做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做什么是很傻的。既然我想要读临床心理的博士,我为什么不有针对性地去补充一些经历呢?从那以后我就基本确定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应激有关障碍(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有关研究。
【海外研修】
在申请心理学博士是有一些经历是值得提倡的,比如海外研修。
关于海外研修,我们可以从四w一h来说。不只是我,我自己带的几个学弟学妹按照我说的这些建议最后也都拿到了不错的暑研。
第一是when。对于陆本学生来说,会选择在大二或大三的暑假到海外实验室从事研修工作,那么我建议在研修开始前至少半年联系导师。当然也有极限操作拿到暑研的,只不过不推荐。
第二是where和who。在自己研究兴趣已经很明确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match、导师实力、导师人品这三个要素。关于match,我可以举个例子。如果你已经很确定自己要做童年逆境对成年心境障碍的影响,你就别去一个只专注于成人心境障碍而不关注童年经历的实验室。至于导师实力,你可以从近几年学术活跃度和谷歌学术引用量来看。我当时最后选择的lab导师每年都有在比较顶级的期刊发表论文。最后特别特别强调圈重点:导师人品很重要——遇到一个mean的老师简直是人生煎熬,一直用细枝末节的事情虐你甚至言语暴力不说,还可能在推荐信里给你黑推。我自己指导了几个人申请,听说过很多学生导师邮件往来,可以说很多时候可以从邮件里看出一个导师是否是arrogant和mean的。
第三是why。为什么要做海外研修呢?我当时去做了三个月的暑期研修。这段经历帮我进一步明确了我的研究兴趣。而且,由于我的导师reputation比较好并且愿意证明我的潜能,这让我之后申请时的推荐信的分量变得很重。在心理学的某些领域(e.g., 临床心理学),没有海外推荐信很可能会全聚德(除非你专门申请亚裔老师并且你的推荐人和这位老师认识还彼此认可)。
第四是how。这仅是个体力活,挨个学校挨个老师实验室看,遇到感兴趣的,假如实验室本来有招,就申一申;如果没有招,还可以发邮件跟导师询问。不同于工科,心理学的labs大部分都需要你self-support的,不会给你工资。我当时发了五十个labs左右,在得到的回音里选择了“最感兴趣+老板nice程度最高”的一个lab。
【GPA,GT】
一般申请临床心理学博士对三围的期待是心理学所有分支里最高的(例如,可参考耶鲁,伯克利,南加大心理系公布的数据),这个可以从各个学校临床的录取数据(详见临床心理学那一部分的介绍)看出来。以下列出的数据仅供参考,且仅限于心理学博士申请。
GPA大约3.7,GRE VERBAL申请临床160+申请其他155+,Quan160+(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满分),AW4.5。托福的话建议四项26或至少24。GRE Psychology申请临床咨询可能需要考(根据学校要求),其他分支一般不需要。
【Gap year】
我在本科毕业后gap了一年,因为自己在第一年拿不到理想的临床PhD项目的offer。
作出在国内实验室gap这一选择有两个原因:第一,对于心理学的lab来说,出国做RA不一定有funding,费用太高;第二,当时我有两篇文章可以写,留在一个熟悉的环境我可以快速地把它们投出去。这样的话,哪怕再次申请时我只中了一篇,也可以大有帮助。而事实上,申请时我这两篇论文都被录用了。
所以,假如你也在考虑gap year后申PhD,一定要思考清楚这一年你做什么会让你的profile更接近一个要读PhD的人应该有的样子,应该要能确保自己真的有变强才值得去gap。
另外,我一开始没有想到的是,gap year也给了我喘息的机会。学术上,我做了另外两个研究,现在正在分析数据和写论文。假如我无缝对接地开始graduate school,临床项目的强度估计会让我很难抽身出来写这些文章。生活上,我得到了还算挺充分的休息,这相当于为读PhD储存了很多心理资源吧。
这么说并不是要鼓励大家gap,只是想告诉大家gap也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它并不是全然更优,但也绝非世界末日。事实上国外心理学top的PhD program,大部分申请者都有2-3年的full time RA的经历,在临床心理里更是如此。比如,我去的项目里这一届里的七个人有四个是80后,gap了一年的我依然是里面最小的。
【选校套磁】
选校有很多种策略,但肯定得花时间去找。以下提供几种策略,仅供参考。
策略1:按照US news专业排名(注意:这个排名仅供参考,不应该作为最终选offer 的依据),从上到下挨个看学校、项目,寻找合适导师。第一轮筛选标准放宽,筛到手头有四五十个,可以开始套磁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耗时但全面。
策略2:根据自己研究领域里的人找(从文献找),找他们的合作者,再找他们合作者的合作者。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便捷但你经常会遇到纯研究岗不收学生的老师。
策略3:询问导师或者博后,根据他们的推荐锁定一些实验室。
我近期带的几个学弟学妹申请,我都建议他们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以1为主,2和3作为辅助。我自己也是如此操作的,最后拿到那么多offer也是因为前期定位和match确实很好。建议找40-50个教授进行套磁,最后锁定20个左右。还有,同一个学校一般不要同时联系两个老师。
【申请材料书写】
PS
PS的话建议大家找出一段完整的时间,谢绝一切外部影响,把你的经历缕清楚,选择经历进行书写。
我个人对于PS的理解是:描述你的既往经历,说明这些经历如何培养你的技能点、激发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让你决定申请现在这个学校/这个实验室。
基于这份理解,我对初稿三个建议:
1)大刀阔斧地去掉和你现在的兴趣无关的经历。你是在讲一个有逻辑的故事,你不希望读者因为这些无关的经历质疑你对你要申请的小方向的热诚。
2)要有细节,比如说你为一个项目做研究助理,你要具体到你做了什么,从中学会了什么;而不能仅仅说自己在当助理。
3)研究兴趣一定要根据不同学校略有调整,早期套磁时应该了解一下各导师的情况。
好了,按照上面的原则,初稿到手了,现在是一个漫长的修改过程了,以下是我的修改顺序。
1)首先,找熟悉的同学改,改完后进行整合;
2)然后,给在海外留学的师兄师姐改,改完后进行整合;
3)接着,发给认识的导师/博后改;
4)最后,找native修改语言。
为了要完成这些流程,建议不晚于国庆假期结束前,PS第一稿就应该出来。另外,改文书时,王牌要放在后面。
CV
CV的准备阶段可以分为前期准备和后期筛选,以下是我的情况,仅供参考。
前期准备时,我写了一份长CV,大约3页,内容包括以下小项:
姓名(格式是Book Antiqua,其他部分格式都是Times New Roman)
通讯方式(包括电话、邮箱、住址)
Education(包括学历、学校、地点、时间、重点课程和旁听研究生课程(选填)、毕业论文题目(选填),用四行左右)
Publication(APA格式写,这部分多多益善)
Selected Presentation(我选了一些比较大的会议来写)
Research Experience(每段经历都说清楚所在机构、时间、你的角色、你的导师、你用了什么方法、你做了什么、有什么主要发现(选填)、学会了什么)
Clinical Experience(不申请clinical/counseling的可以改为Volunteer/Work/Leadership)
Teaching Experience(有做助教的经历可以都写上,对申请可能有帮助)
Selected Grants And Awards
Proficiency(可以写Languages/ Software/ Methods/ Test Scores)
Reference
后期筛选时我会根据不同学校筛选最有代表性的经历。因为一般申请用的CV建议不超过两页(其实超了其实也没事,内容充实即可),为了可以呈现高度match的经历,我会把三页的长CV根据不同学校删成两页。
推荐信
每个老师的风格不一样。有些会让你代笔,有些会让你提供要点,有些让你啥也别说。
有的让你自己提交,有的帮你提交,有的让小秘提交。
我在九月底十月初联系了5位推荐人,根据学校匹配程度每个学校选择了其中三个人。
通用的推荐人我每个学校都用了,比较specific的,比如专门讲fMRI经历的老师,我主要用在一些更注重神经科学的项目,而临床督导师我主要用在临床/咨询心理学的项目。简单来说就是你要站在你的potential advisor的立场上,想想他/她究竟想了解什么信息。打个比方说,申请一个反感纯self-report研究的导师,你找一个大谈特谈你收集分析问卷数据的推荐人,就远不如找一个能为多方法解决问题能力作证的推荐人。
【面试】
其实,在面试时不只是老师及在读的学生在面试你,你也在面试他们,不卑不亢就好。
面试一般第一轮是skype或者phone,第二轮是on campus面试(学校会提供部分到全额的报销)。
我个人还是建议去on campus,除非已经很确定on campus你说话肯定不利索或者会减分,或者有其他难以克服的因素。万一实在没法去on campus,国际生申请skype大部分学校也是理解的。
以下提供一些面试中常见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1. I can see that you already have some great experiences, and you would probably have other great opportunities as well. I am wondering why you want to apply to work at my labhttps://zhuanlan.zhihu.com/p/ Why are you a goodfit to my lab?
2. Tell me about your previous research experiences.(可能会追问细节)
3. Describe in details one of your most familiarproject. (可能会追问细节)
4. Could you describe a bit more about your experiences with …? (比如问EEG/fMRI做的data analysis)
5. Can you tell me a bit more about your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research interests in graduate school? / What kinds of work would yoube interested in pursuing in graduate schools?
6. Can you tell me a bit more about your experience with statistics?
7. What attracts you to our program?
8. What do you think you can bring into the program? What are your special attributes?
9. Why do you want to be a psychologist?
10. Why do you want to pursue a clinical psychology Ph.D. program, as compared with a general research psychology program?(仅限clinical/counseling,反过来,有些做临床研究但没有临床训练的项目会问你为什么不申请临床心理学,事实上我就被问到了)
11. What do you see as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12. Can you tell me a bit more about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US? How do clinical/counseling psychology look like in China? Iassume that there might be some differences. (仅限于clinical/counseling,还挺感兴趣中国的clinical/counseling的特点的,全面评价不要一味贬)
13. What's your future plan? Do you want to stay in the United States or China?
14.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 for me? If there's any question that you have for me, please ask.(要准备一些问题提问,有些用于提问学生/有些用于提问老师)
15. Can you tell me about your experiences with social justice /injustice and what you think clinical/counseling psychology can play a role in these issues? (仅限于clinical/counseling)
【收offers与最终决定】
从1月10日开始我就开始收到了offer,一直到3月还有学校在发offer。这个过程是心焦的,也是纠结的。心焦的是dream school offer还没来,纠结的是新来的offer跟现在拿到的offer不知道该选哪个。
一般情况下4/15前务必做决定,然后不要超过一周拿着超过了两个offer,毕竟有人在waiting list上焦急地等。
对于选offer而言,我的想法是导师的match与否最重要,其次是funding,项目设置;临床咨询的学生还应该关注一下clinical training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