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花10秒钟的时间,记住以下的20个数字:
好,我们再来试一组数字,还是花10秒钟来记住它:
其实这2组的20个数字是一样的,但是不是觉得第二组一下子就记住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第二组数据更符合我们大脑的使用习惯,数字与数字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和结构。
我们大脑处理信息有2个规律: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口若悬河的和你讲了半天,他说的每个字你都听得懂,然而组合在一起,你并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就像刚才那一串杂乱的数字,内容没有逻辑,语句没有重点,听他说话时间一长,你甚至开始头疼,变得焦躁,心里骂到:“你TM到底想说什么...?”
说话的人,自己也许更难受!明明心里有很多想法,甚至做了上百页的PPT,但就是讲不清楚….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会不断地涌现出来,看似有很多,却杂乱无章,就像是衣橱里的一堆没有整理的衣服,彼此缠绕,互相堆砌在一起。
当有人问你,你能说说你有哪些衣服吗?
如果你的思维没有经过整理,就会像这堆乱糟糟的衣服,你拥有他们,却无法理解他们!
自己看着难受,别人听着难懂!
那怎么办?如何让思维变得既全面又有序呢?你需要结构化思维...
比如按季节分类,按穿着场合分类,按服装风格分类等等..
这时候,别人再问你:你有些什么衣服呢?
你回答:我一共有208件装备,分为:
是不是听着清楚多了?
并且,当你需要使用这些整理好的衣服时,也会变得很方便。
比如,今天你想要和男朋友晚上去一个party,那么你不需要再从所有的衣服里翻来覆去的寻找,一件件试穿...
而是直接在已经分类好的衣橱中,找到宴会装区域,从里面拿起一套适合的即可。
把你的想法和思维内容,像整理衣服一样,分门别类的安放好,组成一个结构分明的整体,方便日后的理解、存储、使用。这个,就称之为「结构化思维」
如果你能够习惯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思考,你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都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公司的线下门店,生意突然下滑,怎么办?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说...
思路清晰,考虑周全。
再比如,你们公司近期要举办一场大型的相亲活动,你是项目的负责人,目前正在召开项目工作会议,老板请你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目前的安排: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表达...
是不是感觉整个表达逻辑非常的有序,层次分明?
除了表达和思考,结构化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我问你:过去一年,你都学了些啥呢?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回答...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呢?
这个并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方法,我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带你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说起,帮助你快速学会结构化思维。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移步阅读:
谢春霖:思维混乱,是因为大脑没有结构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谢谢你的支持!
(如果你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相信这篇简答将能让你的思考能力提升一大步)
我们在求职时,经常能看到岗位要求上写着“逻辑思维”“系统/结构化思维”......
身为一个直觉的打工仔,面对未来Boss耳提面命的“能力标签”,我们怎能视若无睹?
“逻辑思维”好理解,不就“判断+推理”嘛~
可这“结构化思维”是啥?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
在理解概念之前,咱们来对比一下 2 个例子:
例 1:分组前 VS 分组后的词组
列 2:新人入职培训任务——整理前 VS整理后
可见,以上 2 个例子中,B组比A组多出了一个“维度”,将原来的元素进行了归类分组,从而让整体信息更有条理和逻辑,也更方便记忆。
这种转变的关键就在于“结构”,它让思考问题更有逻辑、与人沟通更加清晰、解决问题更加高效。
就好像~
所以,我们可以先给“结构化思维”下个定义:
乍看还挺容易的,具体是怎么运用呢?
首先,需要了解结构化思维的首选工具——
基于金字塔原理,我们可以归纳出
接下来,咱们试试用这 3 大要素套用到日常应用场景中:
(1)搭建知识框架
身处互联网时代,信息/学习的碎片化你一定深有体会,甚至已经陷入“越学越焦虑”的困窘中,
是否有审视过自己,平时是在“学习碎片化的知识”还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系统知识”呢?
要想高效地学习,必须是先体系地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找到初始框架,进行搭建。
怎么找呢?
首选该领域的权威书籍、专业网站、请教专家。
(2)及时补充、应用知识体系
a. 补充新知识:每次遇到新的类似/相关的知识,就分门别类纳入已有的体系;
b. 拓展应用:将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
比如,针对“结构化思维”我们可以建立类似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1)先说主题:第一句话就抛出观点
很多人在会议上发言时,要么是怯场紧张语无伦次,要么是漫无中心长篇大论,最终都是听众很快失去兴趣甚至反感。
事实上,第一句抛出观点,决定了听众会不会听你继续往下说。
我们对比一下 2 版开场白:
小白版本:“关于这次活动用户指标下滑的问题,我有三个看法¥##%&”
老司机版本:“我认为,这次活动的设计对用户有足够的吸引力,问题就出在我们执行环节。主要有三点……%”
(2)后搭架子:把信息放到“架子”里,有逻辑地表达出来
还是上面的例子:
老司机版本:“我认为,这次活动的设计对用户有足够的吸引力,问题就出在我们执行环节。主要有三点:
活动前。。。
活动中。。。
活动后。。。”
写作的重要程度,甚至能决定你在职场的“天花板”,而且它比口头表达有更充裕的时间让我们思考斟酌。我们可以这样来结构化写作:
(1)观点先行:开头就亮出观点,吸引读者往下看
(2)先有提纲:先列大纲,再写内容
(3)承上启下:每个结构、段落之间,有恰当的过渡
(4)结尾升华:总结全文,拓展思考
分 5 步,结构化地解决问题:
(1)明确问题:澄清现状与目标的差距
(2)分析问题:分析差距形成的所有潜在原因(问题树)
(3)提出假设:假设其中的部分原因
(4)验证假设:收集数据以验证所假设的原因
(5)提出解决方案: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何能将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
针对ABC三种情况,逐个分析得出结论,比如:
从杯子方面分析:可以用两个100毫升的杯子……
从水会流动这方面分析:可以把水冻成冰柱……
从外部坏境来分析,地球有重力,可以把水和杯子拿到太空中……
最后,我们再来复习一遍概念:
如果你想继续学习其他实用的思维模式,可以参考我的类似回答:
所谓厉害的人,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模式与我们的差别在哪?参考资料:
书籍--《金字塔原理》
网络课程-- 三节课 孙圈圈老师的《结构化思维》、李忠秋老师的《结构化思维》
码字不易,点个赞呗(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删)
你是否在思考问题时,大脑混乱,不知从何下手?
你是否读完一本书后,感觉收获满满,但要具体去讲这本书写了什么时,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你是否在工作中见过有的人完成任务、汇报工作时逻辑清晰、条理有序,不仅同事羡慕佩服,连老板都为之一震?
如果你深有感触,这篇文章兴许能给你很多启发。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有结构化思维?我们先来进入一个场景:
假如给你一头完整的牛,让你在刀不割坏的前提下把牛肉完美的切出来,你会怎么做?
你会想从哪里下手去切,是从头开始还是从肚子、屁股开始,万一碰到骨头切不动了怎么办,慢慢地你就懵逼了,开始胡乱切了。
但是在一位技术高超的厨师眼里,这头牛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牛,而是几个组块——脖仁、匙仁、吊龙、牛腩、嫩肉、五花趾……
就像图中这样,看到后瞬间清晰了,你可以拿着刀沿着牛的肌理结构切,从牛舌开始,然后脖仁……
一切都有序起来,而且刀也不会因为碰到筋骨相连的地方就坏了,于是你轻轻松松搞定了一头牛!
没错,这就是《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正是因为对牛体构造很清楚,用结构思维去解决问题,所以技术才会如此精湛。
学习也应该如此,你学的每个知识都应该结构化,这样才能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的时候也能像庖丁一样熟练自如。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没有这种思维方式,他们的知识非常混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两个:
其实很多书、很多课,它们的结构都是非常混乱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结构。
比如我之前学过的一个课程,它的质量真的非常棒,每节课都是干货满满;但是学完却有一个非常大的苦恼,就是那个课真的太乱了,每节课之间的联系乱七八糟。
如果你单学一门课,它的每节课都收获感极强,但是一旦把所有课放在一起,瞬间就傻了,知识之间错综复杂,各种交叉重复、逻辑混乱,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构。
这就是导致我们的知识无法结构化的第一个原因。
因为很多创作者他们自己也没有结构化思维,导致我们学的知识都是混乱的,这无疑给结构化思维本来就不好的我们带来了更多挑战。
其次,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没有结构思维;或者因为懒,从来没有梳理过知识的结构。
怎么理解?
举个例子,结构化的过程,就像是把一堆杂乱的毛线编织成毛衣的过程——知识原本的状态是一堆各种各样的毛线,结构化之后,就是我们穿在身上的毛衣。
如果作者足够厉害,他交给你的就是一件成型的毛衣,你几乎可以不用怎么加工就可以直接穿,遇到这种作者是很幸运的。
但大多数作者,都不是专业的内容制造者,他生产一门课,写一本著作,只是想把自己多年的思考和研究写下来,他给你的就是一堆毛线,但可能是上等材质的好毛线。
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学习者就要自己把这些毛线制作成毛衣,这个制作的过程就是结构化的过程。
但是处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结构化成了一种奢侈。
一方面,诱惑太多,我们很难抽出大段的时间静下来看一本书,我们是在碎片化的间隙抽空刷一篇文章,听一段音频;另一方面,信息太多,杂乱无章,而且还互相矛盾。
这就成了你当下的现状:
看了大量诸如《厉害的人遇到问题的思维模式,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的文章,买了一堆付费课程,看过一些所谓的好书。
似乎是各种东西都知道一点,但又没有一件是精通的,没有一样为我们所用,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改善我们的现状。
我们依然跟之前一样,甚至比之前更焦虑。
结构化思维的本质是信息熵——把知识的有序度最大化。
好吧,换成人话来说就是:
我们把杂乱无序的毛线织成一件整齐毛衣的过程。 毛线是你当下学到的所有碎片化知识,可能是一篇文章,一个音频,一节课程,一本书。 而毛衣就是你把知识结构化之后,每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这些知识不再杂乱,它们结构清晰,分类明确,层层递进。
就像我现在的几件毛衣——学习树、写作树、人性树、商业树……这些毛衣都是我从各处取得毛线后,用模型树一针一针编制而成的。
比如我的学习树,这两年为了织好学习树这件毛衣,我先后接触了大量的学习方法。
如下:
刻意练习
思维模型
第一原理
费曼学习
结构思维
思维导图
意义学习
做中学习
主题阅读
存量思维
检索练习
间隔重复
记忆宫殿
新旧知识的联系
……
看完是不是头都大了?
这么多学习方法,难道我都要去用吗?难道它们都有效吗?
我比你更头大,某一天当我打开笔记软件,发现学习方法这个文件夹里居然躺着这么多方法。
顿时就一阵焦虑袭来,好像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其实杂乱无章,根本不能转化为一个简单可上手操作的工具。
学历这么多的知识,也不能改变我学习方法一坨屎的现状。
于是我开始静下来去思考各个学习方法之间的联系,它们是并列关系还是包含关系?能不能下沉为更底层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运用结构思维把它们全部统一在一起,就得到了你们今天正在学习的模型树学习法,它简单而强大。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点感觉了呢?
学习方法的结构化就是我从各处搜罗学习方法,最后用结构思维,把这些所有的学习方法组织成“模型树学习法”的过程。
这种结构化还体现在我学写作、学说话、学营销、学管理、学穿搭……几乎每学一个东西,最后都会来走结构化这一步。
怎么结构化其实上面已经说得七七八八了,但我想再拿如何读书这件事单独讲一遍。
因为曾经有朋友真诚地问过我这个问题,他说他读书总是不得要领,一本书读完之后就忘得七七八八了,需要反复返回去看,才能记住一点点。
后来也有一些读者私聊我,问我的读书方法是什么,今天就把它分享给你。
1、读完就已经忘得七七八八,这是正常现象。
因为遗忘是我们千万年来进化出来的机制,只有那些极其重要的知识,被反复用到的知识,才会形成长期记忆。
所以不用担心,再牛逼的人,他的遗忘机制也跟你一样。
2、只需要一个读书方法就够了,它叫做模型树。
网上有大量的读书方法,但是大家讲的还是如何阅读,而不是如何学习。其实读书这件事真的特别简单,你只需要一个工具就够了,我把它叫做模型树。
模型树很简单,一共就五个步骤。
模型树=淘金+提炼+结构化+主题阅读+回归本质
拿《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举个例子~
① 淘金
首先,识别哪些是有价值的知识点。这个过程有点像在沙里淘金。
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到最触动你的内容,并把它们摘录下来。比如文章中的这句话: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你觉得非常有道理,这时候就要赶紧记录下来,因为书中的金子被你挖到了。
② 提炼
然后,把有价值的知识点提炼为模型。这个过程有点像把淘到的金子提炼为金块。
把原文中的一个个关键词加起来,提炼出一个公式模型:
原文:先不带评论的观察,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接着表达自己内心的需要,最后提出请求希望对方具体做什么。
提炼的模型: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③ 结构化
接着,把所有模型结构化,让它们以上统下、不重复不遗漏。这个过程有点像把毛线织成毛衣。
就像《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模型有观察、感受、需求、请求这四个要素构成,每一个要素又有向下细分的具体话语。
④ 主题阅读
接着,继续阅读同一领域的书,不断完善这个知识体系。
比如沟通这个领域,一本《非暴力沟通》还远远不够,你还要不断阅读其他跟沟通有关的书籍,比如《好好说话》、《关键对话》等等。
⑤ 回归本质
最后,运用第一原理思维,不断简化这个知识体系。
得出沟通的第一原理,也就是沟通的本质。
如此,整个学习就完成了。
这就是我的读书方法,一共五个步骤,非常简单,但是极其强大,分享给你。
只要你严格按照这个方法去实操,你的学习能力也会很快得到极大的提升。
把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内容,分门别类地安放好,组成一个结构分明的整体,方便日后的理解、存储、使用。这就是「结构化思维」。
具体到生活中,我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并不是词汇量的问题,就像你看《奇葩说》,感觉他们都很会说话,可是你把每一句话如果单独拆开,会发现也都很日常,甚至直白的有点俗……
表达能力不够,主要是因为思维能力不行...
这话怎么说??
我给你先做个测试题:
请你花 10 秒钟的时间,记住以下的 20 个数字:
71438059269250741863
好,我们再来试一组数字,还是花 10 秒钟来记住它:
99887766554433221100
其实这两组的 20 个数字是一样的,但是不是觉得第二组一下子就记住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第二组数据更符合我们大脑的使用习惯,数字与数字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和结构。
我们大脑处理信息有两个规律: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人口若悬河地和你讲了半天,他说的每个字你都听得懂,然而组合在一起,你并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内容没有逻辑,语句没有重点,就像刚才那一串杂乱的数字……
听他说话时间一长,你甚至开始头疼,变得焦躁,心里骂道:「你 TM 到底想说什么?」
你别觉得听着难受,讲的人,他自己也许更难受!
明明心里有很多想法,甚至做了上百页的 PPT,但就是讲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思维没有结构。
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脑子里的想法会不断地涌现出来,看似很多,却杂乱无章,就像是衣橱里的一堆没有整理的衣服,堆砌在一起。
当有人问你,你能说说你有哪些衣服吗?
如果你的思维没有经过整理,就会像这堆乱糟糟的衣服,你拥有它们,却无法理解它们!
那怎么办?如何让思维变得既全面又有序呢?
你需要结构化思维。
所谓结构化思维,就像是把衣橱里的这些衣服分门别类地整理好。
比如按季节分类,按穿着场合分类,按服装风格分类……
这时候,别人再问你:你有些什么衣服呢?
你回答:
我一共有 208 件装备,分为:
是不是听着清楚多了?
并且,当你需要使用这些整理好的衣服时,也会变得很方便。
比如,今天你想要和男朋友晚上去一个 party,那么你不需要再从所有的衣服里翻来覆去地寻找,一件件试穿……
而是直接在已经分类好的衣橱中,找到宴会装区域,从里面拿起一套适合的即可。
把你的想法和思维内容,像整理衣服一样,分门别类地安放好,组成一个结构分明的整体,方便日后的理解、存储、使用。这个,就称为「结构化思维」。
一、学会结构化思维,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能够习惯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思考,你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都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比如,公司的线下门店,生意突然下滑,怎么办?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说……
有结构化思维的人会这样表达……
思路清晰,考虑周全。
再比如,你们公司近期要举办一场大型的相亲活动,你是项目的负责人,目前正在召开项目工作会议,老板请你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目前的安排。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表达……
有结构化思维的人会这样表达……
是不是感觉整个表达逻辑非常有序,层次分明?
除了表达和思考,结构化的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我问你:过去一年,你都学了些啥呢?
如果你不会结构化思维,你可能会这样回答……
有结构化思维的人会这样表达……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呢?
好,说了那么多结构化思维的好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能力呢?
接下来,我就带你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说起,帮助你快速学会结构化思维。
试想一下,有一天,你驾驶着自己的汽车,在路上游荡,汽车突然停下,发出轰轰的巨响,无法行驶,怎么办?
是哪里出了问题?轮胎?轴承?发动机?油箱?还是有只猫在车里作怪?
一辆汽车,拥有上万个零件,当你发现汽车的行驶功能出现故障时,如果你不是专业修汽车的,你根本不知道是哪个零件出了问题,你能想到的也是这上万零件里的一小部分……
那怎么办?
你一通乱试后,最终无果,只得叫来拖车,将汽车送入了修理厂……
师傅一看,说:小问题,你稍等片刻……
然后咔咔咔,不到一局《王者荣耀》的时间,就把车给修好了!
为什么能那么快?
不是有上万个零件吗?
如果逐个检查一遍,至少也需要一天的时间啊,这还不算更换和维修的时间!
师傅为什么能那么快?
因为:结构!
在维修师傅的眼中,汽车并不是由上万个零件拼接而成的,而是「结构化」的:
透过结构看世界,你就拥有了化繁为简的能力!
结构化思维,关键就在于「结构」二字,如果你能找到复杂问题背后的结构,就能像修车师傅那样,将问题化繁为简,变成若干个小问题,从而更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案。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一个问题结构化呢?
二、结构化思维的步骤
第一步:明确目的,找到分解角度
所谓的结构化,是不是就是把问题拆散、切碎,然后再分类汇总就行了?
比如刚才整理衣服的例子、汽车零件的例子,就是把一个整体,拆分成一个个小零件,然后根据小零件的属性,进行了分类汇总。
真的是这样吗?
并没有那么简单……
将一个「整体」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要素」,再将一个个「要素」组合成一个整体,其实可以有很多种组合方式。
同样的要素,组合成不同的结构,就能实现不同的功能和目的。因此,结构化思维,并不是简单地做个分类汇总,而是要明白分解后,以什么方式组合,要达成什么目的。
所以,我们得在问题分解之前,先弄清楚分解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目的进行拆解与结构化。比如说,对于一个项目:
第二步:按 MECE 原则,组成结构
确定了分解目的,然后我们就要开始搭建结构了,先说一种最基本的结构形态:金字塔结构。
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简单来说就是,先确认目标问题,再根据分解的目的,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类别,类别下再放入对应的不同要素,这样逐层分解,最终形成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结构。
并且,金字塔的每一层,都必须牢固,不能少一块砖,也不能多一块砖,不然整个结构就会垮塌,这个就称为 MECE 原则。
MECE 是麦肯锡著名咨询师巴巴拉·明托在她的著作《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也就是金字塔的每一层,内容不能有重复的部分,也不能有遗漏的部分。
比如,你把衣服分类为:春秋季服饰,职业套装。
这个就有重叠的部分:有些衣服既是职业装,也是春秋季服饰。
也有遗漏的部分:夏天穿的休闲服应该归到哪一类?
那么,什么才是不重叠,不遗漏,符合 MECE 原则的呢?
你可以按季节分:春秋装,冬装,夏装。
除了这 3 类之外,没有其他季节了,这个就是「不遗漏」;春秋的衣服差不多,所以归为一类,夏天的衣服,春秋冬穿不了;冬天的衣服,也不能归类在春夏秋这三个季节里,因此「不重叠」,符合 MECE 原则。
是不是有点听晕了?
不着急,下面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在我心目中,结构化思维是一个人顶层的能力。
我经常讲,一个人职场成功的底层是销售思维,顶层是结构化思维。
无论你在做什么工作,什么层级的岗位,在什么公司,做好当前工作的基础就是销售思维。
什么是销售思维?
销售思维就是以客户为导向的思维。
第一个,你得知道你的客户是谁。比如你是销售,你的客户就在外部。如果你是人力资源,你的客户就在内部。你得知道谁是你的客户,他有什么需求。
第二个,以结果为导向。我们无论是在前线做销售,还是做的后台工作,都要以结果为导向。
销售思维能够让你做好工作,但还不足以飞跃。倘若要飞跃,你就需要有结构化思维。
我们的职业生命周期是很长的,在这期间,我们可能会跨不同的行业,我们可能会不停的晋升,可能会换职能部门。
如果你不具备结构化思维,即使你有跳跃的机会,也很难去复制过去的成功,延续辉煌。
譬如:
你是一个成功的销售,当你晋升为区域经理的时候,就可能不再成功了。
或者说你原来是一个销售管理者,现在调到人力资源,你有可能就不成功了。
或者原来你是做消费品的,今天你可能到了品牌商,发展便不如以前了。
原来你是快消品的,现在到了奢侈品行业,可能也难以复制成功。
所以这就体现了结构化的重要性。为什么结构化思维叫顶层思维?就是因为它决定了你的宽度、深度和高度,能够帮助你跨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能线、不同的层级。
既然结构化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呢?
我们能够穿透事物的表象抓到本质,并且可以把这种本质拆解成为体系化的知识结构的能力,就叫做结构化思维。
为避免过于抽象,我通过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比如你是开4S连锁店的,你有1000个连锁店。我是开餐饮连锁的,你的朋友是开连锁药店的,你还有个同学是开连锁美容院的。
大家属于不同的行业,但是你会发现,不同的行业穿透进去,本质上都是连锁。
抓住本质之后,可以往下拆结构。连锁的生意往下拆的时候,你发现最后都要落到单店模型。
单店如何选址?
单店如何做人员管理?
单店如何做业务流程的管理?
所以你会发现连锁都会落到单店模型,尽管行业不同,但生意的本质很相似。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看似是不同的行业,其实有共性。所以结构化思维是抓住本质,拆解成体系化的知识。
再比如,你是不同行业的中基层管理者,无论你是做加工的,还是互联网的,都需要具备管理者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除却行业的专业知识外,其它都是一样的。
我们再应用到不同的层级上,比如说同样一个销售的赛道,做好一个Top Sales的特征是什么?
我在管理工坊中剖析过,心态、工作习惯、工作流程、工作技能、工具就是销售的结构化模型。
然后再往上升级,什么是一个好的城市经理?最核心的能力模型是什么?
第一个,开拓一个城市,业务端必须要学会城市的策略和打法。
第二,他要学会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所以这就是目前层级的结构化思维。
比如说我们人力资源去招聘销售。什么是一个好的销售呢?也应该有招聘的人才模型,这个模型就要结构化思维。
什么是一个好的城市经理?
什么是一个好的销售副总?
什么是一个好的人力资源呢?
什么是一个好的BP呢?
什么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
什么是一个好的供应链老大?
什么是一个好的技术总监?
这些都叫做结构化思维。你看,拥有了这个结构化思维,就可以贯穿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能部门。
总结一下,结构化就是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的能力。抓住本质以后,我们必须把它拆解成为一个体系化的结构知识。因为只有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你才可以复制,才可以传承,才最能体现价值。
如何训练结构化思维?
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训练结构化思维。
比如我们做笔记时,我们可以用结构化的记录,抓住要点,有条理地记录。
在分享时,也可以结构化写作和结构化表达,让你的表达有层次有逻辑有条理。
在我们接收信息时,我们也可以训练结构化思维。
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是纷杂的,或者说是不具体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和提炼的方式,像一个漏斗一样,层层过滤,直到得到关键的信息点,看到本质。
而这一过程,有一个工具可以帮助到我们,就是复盘时常用到的,剥洋葱式的六个为什么。
我们连续追问六个以上的为什么,就能深入本质。
举一个案例:
比如你的公司销售总监业绩没有达标,在月度复盘会议上,我们可以追问:
为什么这个月销售业绩不好?
他可能回答你,因为销售人手不够。
这时候,你继续追问:为什么人手不够?
他会告诉你,因为有经验的老销售都离职了,新招的销售留不下来。
你继续深入:为什么老销售离职?
他回答你:因为提成制度不合理,老销售业绩好,但赚不到钱。
你再深入:为什么新销售留不住?
他说,因为没有培训和辅导,新销售不出业绩。
这时候,你问:为什么没有培训和辅导?
他只好告诉你,因为他的经理不重视。
你持续深入:为什么他不重视?
他说,因为他刚晋升管理岗,只会自己做业务,缺少管理意识。
你看,通过剥洋葱式的六个问题,就从业务剥到了文化,剥到了人,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管理者身上。
我刚说过,结构化思维是抓住本质,拆解成体系化的知识。所以我们可以拆解成,一个个可以独立解决的点。
他只会做业务,缺乏管理的意识。
那么就要培训他,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
还要教他如何培养人,如何辅导团队,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将自己的能力复制给团队里每一个人。
也就是管理工坊中的自我管理、团队管理和业务管理。按照体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点,然后就解决了大的问题。
如果你在合伙人层级,对合伙人的模型又不一样。但拥有了结构化思维,都可以帮助你解决遇到的问题。
你看,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重要性。拥有顶层思维,我们将实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