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平台注册登录导航站
 
 

海淀区2022年“创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浏览:次    发布日期:2024-07-08

海政办发〔2022〕6号

各镇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

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海淀区2022年“创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12日

海淀区2022年“创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为深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高水平开展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护航辖区企业蓬勃发展,持续提升海淀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对标《北京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见京政发〔2022〕6号)、《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见京政发〔2021〕24号)、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政策,结合海淀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为牵引,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强化“领跑”意识,以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着力点,以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为导向,以“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为动力,以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为目标,聚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探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聚力建设精神引航、政策导航、技术领、服务助航的“营商护航舰”,推动海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底,海淀区营商发展环境新优势不断显现,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便利度、投资吸引力、创新活跃度、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法治保障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大幅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更加强劲、发展内生动力更加充沛,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海淀经验”,为全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重点任务

(一)加大改革力度,营造活力市场环境

1.深化市场准入准营服务。推进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改革试点,搭建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数据库,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对接和智能校验,帮助企业匹配生成标准化住所(经营场所)地址。推进名称和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建立重点项目企业名称直报通道,对新行业、新经济、新业态给予适当政策支持。全面清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规范企业登记经营范围与申办经营许可衔接。探索开展市场准入阶段专项评估,畅通面向市场主体的意见征集和反馈渠道,深入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

2.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改革。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服务,并结合区域实际,细化完善工程建设领域承诺事项清单,强化全流程监管服务。建立联合验收“单一入口制”,对实行联合验收的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一口受理”。优化联合验收流程,压减社会投资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办理时限,并积极拓展联合验收范围,研究对于低风险和一般风险等级工程项目建立“一站式”联合验收工作机制。探索实施重点项目投资至客户红线的供电建设模式,压减客户投资成本,提升装表接电效率。深入推进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差别化监管,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告知承诺+失信惩戒”综合监管方式。

3.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空间。积极落实公共资源交易各领域“一网通办”要求,积极融入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体系,建立健全平台内部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行为,推动交易服务标准化,提高招标投标透明度和规范性。推动全市统一的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和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区级应用。强化政府采购参与企业权益保护,促进政府采购全流程公开透明。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智慧监管。探索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项目后评估制度,加强评估结果应用。持续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规定的做法,清除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领域隐性排斥现象。推动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参与招投标仅使用一套CA数字证书。

4.推动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模式。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纠纷调解等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协同解决机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协助银行精准高效开展银企对接。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打造知识产权登记、交易、金融一体化服务平台。推进驻区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进场挂牌交易。与国际知名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对接,推进外国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常驻代表机构试点工作。

5.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支撑。试点开展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等创新产品业务,打造服务实体经济融资的“金融超市”。探索设立续贷基金,缓解续贷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压力。开展区域银行业“白名单”认定工作,将税收、存贷款增速等相关指标纳入考核,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开展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探索金融科技的安全边界与创新路径,推进金融科技守正创新。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常态化对接交流机制和金融服务快速响应机制。

6.促进区域外资外贸服务。健全区域外资外贸发展环境优化机制,优化政府服务,搭建政府、企业、协会对接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市场化招商模式。强化政策宣讲,围绕支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服务贸易境外拓展资金申报、项目合规申报、出口信用保险、汇率避险等开展多种形式专题辅导。落实市区两级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及时处理和反馈外商投诉问题。

(二)优化政务服务,提高对企服务质量

1.完善智慧政务建设。利用区块链鉴证技术,实现链上数据共享和调用,推动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在线身份证在货物报关、银行贷款、项目申报、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业务领域场景中应用。推动“长安链”在海淀区“一网通办”平台实现深度应用。持续优化“容e查—智能自助查询”“容e查—掌上查”服务功能,探索构建“海淀—雄安”企业登记档案互查机制。推进电子档案“应归尽归”和共享应用。持续推进“政务智慧服务”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开发建设海淀区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双随机、一公开”功能模块,为全区具有行政职权单位提供执法计划制定和登记等服务。

2.优化涉企高频服务。持续推进“一网”“一次”工作,提升行政许可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度,提高全流程电子化审批程度。对社保、医保经办服务进行全流程优化升级,构建智慧社保、医保系统。积极推进企业及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服务。进一步扩大不动产登记查询服务范围,推动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有线电视等市政公用企业信息共享。着力加快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三大系统的互通互联和数据共享。持续落实非税收入减免政策,有效释放市场活力、涵养财源,积极补充财政收入。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探索在申报纳税、发票办理、税收优惠办理等高频业务领域实行容缺受理。推进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改革,大力推进智能审批,率先实现增值税发票“全票种、全流程、全线上”智能审批。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进一步推进办税模式优化。全面优化退税办理流程。以增值税发票电子底账系统数据为抓手,建立“两区”建设政策企业数据库,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政策推送、数据测算等服务。完善“集群注册”平台工作机制,引导网络主播进行市场主体登记、依法纳税。

3.推动跨域政务服务。探索“出版物零售企业分支机构备案”天津滨海申报实现路径,完成与天津滨海新区的系统接口以及两地系统功能调试。结合京津冀自贸区“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目录,梳理区级事项清单,编制办事指南,明确受理审查标准,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及结果互认。

4.加强政策闭环管理。持续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意见征集采纳等事前评估工作。组建海淀区优化营商环境专家智库,并通过开展专家研讨进一步增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打造工商联企业家会客厅,搭建政企沟通交流平台。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工作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工作程序。

5.夯实政务服务保障。搭建多元政企沟通平台,建立政府、园区、企业三方定期交流机制,推动重点需求快速响应、有效解决,持续增强政民互动效能。完善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升级改造线下区级大厅基础支撑,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新型“智慧大厅”。深入落实“好差评”管理,实现评价数据实时汇聚、综合分析,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三)加强执法监督,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1.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市级要求,做好《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宣贯工作。推广“6+4”监管模式在工地施工扬尘、培训机构、互联网平台等监管的场景应用。持续开展“沙箱监管”创新试点,联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探索建立项目“出箱”后配套政策。建设海淀区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收集并共享公共信用信息至市级平台。建立信用海淀网站风险提示栏目,为向公众提示预付费等领域风险行为。强化高风险行业领域监管力量和资源配置,灵活低风险行业领域监管方式。

2.规范高效公正执法。探索建立面向轻微违法违规行为的清单式容错免责、减责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本领域内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责清单。规范行政检查单,明确检查事项、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检查标准,严格执行,杜绝随意执法。畅通企业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渠道。加强对街镇综合执法的法治培训和业务指导,强化基层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3.升级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修复宣传,做好失信企业信用约谈,开展信用修复专项培训。落实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告知制度,并利用区级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受理、咨询和指导工作。强化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在涉及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领域应用各类信用报告。强化政务诚信监测,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做好街镇政务诚信监测评价。加快推进医疗健康、公共交通、消费等民生领域的信用服务载体创新,探索具有海淀特色的信用应用场景。探索开展“信易+”服务,拓展便企惠民应用场景,重点做好“信易贷”工作。

(四)强化司法保障,筑牢法治保障基石

1.推进矛盾化解前移。顺畅多元调解与速裁、速裁与精审的移转衔接,提升案件流转效率。强化马连洼分庭“品字形”仲裁服务示范作用,深入服务海淀区科技密集型产业园区。进一步扩大检企联络范围。建立诉调对接工作研商会议制度,深化诉调对接中心建设,搭建诉调对接网络。畅通人民调解申请司法确认渠道。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深度运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击网络侵权,配合市级部门完善监测平台功能和监测流程,做到源头可溯、实时监测、在线识别。配合市级部门推进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配合市级部门深入电商平台或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前期调研,分析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问题,研讨具体案例,提出工作建议。配合市级部门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及跨境电商网络平台管理标准。在落实市级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库资源,为区域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和咨询服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依法依规探索构建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信用惩戒机制。

3.强化全过程司法保障。加快推行民商事案件网上立案,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探索异地诉讼、跨域立案。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加强源头甄别精准划分。针对类型化技术合同、商标、竞争案件,以及保全、调查取证等部分程序性事项,探索制定类案裁判标准和程序性规则。出台区级层面推荐指定破产管理人的相关办法。制定全区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办法。继续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加大联合惩戒力度。促进“诉源治理”与“执源治理”工作共统筹、同推进,提高调解书自动履行率,减少调解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五)激发创新潜能,建设前沿创新高地

1.加快推动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推进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前置宣传,将政策推介纳入企业开办“服务包”。全力打造上市企业培育中心,加快企业上市挂牌进程,积极推动硬核科技企业登录科创板。持续开展数字人民币推广活动,以卫生领域为重点不断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推进金科新区开发与测试平台建设,为金融科技企业开发算力、训练模型提供可信的测试环境。总结“海英计划”升级版落实经验并及时调整优化相关做法,进一步完善落实举荐制、“海英之星”奖学金等新举措,推进落实“海英学者”计划。做大做强“才聚云端”“中关村人才创客大赛”“人才主题周”等特色服务品牌。搭建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完善“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

2.着力推进优势项目落地见效。依托“长安链”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一体技术体系,形成以区块链核心技术为支撑、以区块链基础设施为底座、以区块链综合场景试点工程为驱动的“1+1+N”特色模式。持续推进中关村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企业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统及基础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服务,提升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完善概念验证中心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3.大力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探索制定跨境科研物资正面清单,对正面清单列明的科研设备等科研物资实行单位事先承诺申报、海关便利化通关的管理模式,简化报关单申报、检疫审批、监管证件管理等环节。落实简化企业研发支出辅助账,减少资料报送,便利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规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申请材料,实现“全程网办”。对接国家和全市重大科技战略布局,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继续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发展。继续开展企业研发费用补贴、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奖励专项工作,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标准化战略布局,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深化高端装备、消费品、服务业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4.营造政企亲清共赢发展氛围。探索搭建区级线上线下一体化企业交流综合平台,促进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园区企业间的资源互通、经验共享、发展协同。持续办好各类企业家评选活动,加强对优秀企业家的国内外宣传推介。继续做好中关村论坛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借助论坛向全球展示海淀区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海淀创新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六)强化设施配套,建设宜业宜居海淀

1.完善优质公共服务配套。推进跨区域教育协作与交流,持续提升北部地区教育资源的供给质量。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织密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及多元方式建设托育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2.打造现代化品质城市空间。大力推动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善海淀特色的“智慧交通”系统,拓展“交通大脑”在全区的深度应用,以智能化手段提升交通治理水平。助力首都国际高品质消费中心城区建设,以产业园区和社区周边为重点,提升商业聚集度、繁荣度和便利度,进一步优化城市消费体验。

(七)深化交流合作,打造包容开放海淀

1.聚力区域合作,推进协同发展。深化与西城区合作共建,积极推进国家级金科新区建设。完善与延庆区结对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结对资金的撬动作用,聚焦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提升结对合作成效。

2.强化对外交流,推进合作共赢。培育和发展海淀区集成电路设计示范基地等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持续推进“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试点项目”建设,逐步扩大试点企业范围。持续改革创新人才服务,探索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提质增效,在持续扩大规模的同时,着重提高国际教育的内涵和品质。进一步扩大提供国际医疗服务的机构范围,引进具有国际医疗服务能力的机构入驻海淀。

详情请见附件。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