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夏,“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组织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赴美留学,此后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继续遴选30名少年渡洋深造,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晚清最早一批留美幼童
当年让这批孩子留学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回国后担起振兴祖国的重任。
时至今日,留学海外的人数早已从当年的“无人愿去”变为“争先恐后”。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2万人,单位公派3.56万人,自费留学59.63万人。
与2017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2018年度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37万人。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出国留学成为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流行趋势,留学人数与日俱增的同时,也不禁会让很多产生疑问,当你决定出国留学的时候,身边总会有人问道“为什么选择留学?”镀金?留在国外?父母命令?亦或者只是想换个地方生活?
小编特将有意向出国留学的宝宝们分为四类:
1.学术研究派
这类学生出国留学的目的就是要继续学业深造。成绩好,申请专业目的明确。想出国继续深造,认为在国外可以有机会接收到大量不同的知识。同时在进实验室帮助导师做科研项目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实习机会。也是以后在美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重要契机。
2.朋友圈社交派,镀金
社交派的学生选择留学,为的是扩大朋友圈交际,出国留学有机会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精英人脉。同样是留学生但毕业之后可能会在各自的领域上发挥自己的实力,同学圈子里,有人进入娱乐圈搞艺术,有人在外企做金融高管,有人做过外科医生。在几年的大学生活里面,你一定会有机会结交到这一群独特的让你难以置信的朋友,这一定是社会派留学生除了毕业证书以外另一种宝贵的收获。
3.重选专业、重新启程
很明显,这类同学希望通过出国留学改换专业,从而开启新的职业生涯。
大学不喜欢本专业的同学大有人在,他们多是高考分数导致或是被学校无条件调剂到此专业。他们出国留学很明显是想要跨专业申请,比如有很多同学咨询CIS科研社:“我本科是社会学,可以申请心理学吗?”“我本专业是英语专业,可以转到金融商科相关吗?”等等......
4.脑袋一热“突然决定”
“世界那么大,想出去看看”,很多刚有留学想法的小伙伴总喜欢问留学小白该如何准备。当问起他有没有意向的国家之类话题的时候,他们却说“我是昨天突然决定要留学的、还没有任何想法...”
诸如此类的同学有很多,没有目标国家,不知道申请什么专业,所有的出国留学只归咎于,想出去看看,感受一下不同的教育氛围和教育模式,开阔自己的眼界知识面等等。
留学的原因千万种,究竟为何,其实不必深究,因为当你真正踏出国门,体验过另外一个国度的生活、环境、人文之后,你会发现你所收获的远比你想得到多。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留学得到的不止是学历,更重要是获得包括“把自己丢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的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而就像会两种语言的人更加容易学习第三种语言一样,留学期间接触到不同文化的人,会让留学生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文化。在国外待久了以后,会觉得自己是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单一国家里。
辩证地看待问题
有过留学经历的学生,大多不会盲目追捧或者贬低西方或国内情况,他们经常会对比中西两种文化和观点,开始理性的分析中西两边各有的美好。出国留学生活的意义,就是那些豁然开朗的瞬间,你会发现拉美未必那么穷,欧洲未必那么富,美国不是江山民主一片好,大把外国人数学比你强,厕所有100种不同的叫法,加州没有牛肉面……
尊重个性自由
在中国,大多数家长不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都希望好好念书,以后有事业,有家庭,有车有房,这样的生活才是应有的人生,对别人各种各样的人生也缺乏包容心理,总是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左右别人的生活,尤其是用一种多数人、集体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的对错,这可能也是缺乏想象力和创新的一个原因。在国外,你会发现所谓的“怪人”太多了——每个人人生都不同,每个人都是怪人,于是就没有怪人了。
出国留学不仅是上课念书
国外的教育,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而言,能大大开拓视野,学会随时头脑风暴,作出有建设性的质疑。现在国内大学也开始鼓励质疑了,但很多学生都是为质疑而质疑,提出的问题自己都并不怀疑,这不过是另一种服从,“服从要你质疑的要求”。对于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可能错了的那个概率,永远不把自己认为是“绝对正确”的。这是国外大学学术训练的结果,也是经历的结果。
学术独立,人格尊重,理解宽容
中国文化强调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都深深地和别人联系起来,每个人都被别人评判,每个人都评判别人。可在西方社会,人是社会功能的一员,一个人的工作和他的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开的。作为一个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份子,西方人一般“不轻易评判”其他人。西方文化里尊重他人大致包括:不抱怨,不影响他人,不麻烦他人,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轻易评判别人等等。
真正的逆境教育,乐观的精神
留学给你的还有一个好东西叫做逆境教育。接受挫折不是去接受这个世界的黑暗或者不平等,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己挑战生活。在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探求自己的欲望或梦想,这时候面临的逆境才可叫作逆境。在校园里,和同学相处,与教授探讨,写essay,做项目,这些过程中都能更好懂得挫折真味。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陈会昌曾说过,提起出国留学,人们可能容易想到“接受更好的教育”“争取更好的前途”“未来更好的工作和收入”等,而这些都是功利性的东西,也往往被人们放在第一位。然而,出国留学也能带来一些非功利性的变化,如“开阔视野”“增强适应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学会自由选择”“学会自我照料”“过简朴生活”“自己为自己负责”“寻找人生意义和存在价值”等,这些东西可能比前者更重要些,但是也常常被人们放在第二位。诚然,这些非功利性的东西,即便不出国,也照样能够培养,但从国内到国外经历环境方面的巨大变化,可能更有助于一些品质的形成。
出国读书,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种不同的理由,不管理由为何,这一段经历都是漫漫人生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出国不会只是得了一纸文凭,它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可能和发展空间,是成长的催化剂。
留学生往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也收获更多,如果你做好心理了准备,那么只需要坚持梦想前行,角逐梦校的机会,将由铭达国际为你全心打造!
留学费用太高?
学制时间太长?
毕业证认证问题?
申请条件太高?
统统帮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