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平台注册登录导航站
 
 

跨专业考研:勇往直前,勇攀高峰

浏览:次    发布日期:2025-01-08

跨考的难度主要在专业课备考方面。考生需要查看目标院校初试、复试阶段专业课考查范围,通读专业课指定教材或者专业领域经典书籍。虽然一般来说专业课考试只考查特定参考书目,但是其中某一章节可能就对应着本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本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会有着更为深入和系统性的学习。考生如果本科期间已经辅修第二学位或接触过公共课,有相关的专业基础,掌握基础知识框架,备考难度会小一些。

数字媒体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的学长:在备考开始阶段,我首先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情况进行了一个初步评价。比如我从小学开始学习素描等绘画基础,本科学习数字媒体专业,大学期间有接触到板绘,经常会画一些插画习作。所以在专业课手绘方面,我对自己比较有信心,这是我的一个优势。而专业课理论方面,背东西一直都是我比较头疼的事情,所以这部分需要我着重下功夫去克服困难。

跨专业的考生们不仅需要从零开始积累一个全新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兼顾复习其它科目。基本备考阶段如下:

● 第一阶段:对相关教材进行通读和精读,梳理大致框架和结构。坚持每日/每周/每月复盘,反思学习进度与方法,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计划设定不需要特别详细,保留一些空间以便随时调整。

● 第二阶段:制定细致的计划表,对每一个复习阶段的目标和每天的时间段进行安排和规划。配合相关课程、教材、参考资料详细学习专业知识和公共课,并根据知识的逻辑框架和体系整理完成自己的一套笔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形成专业思维流程,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 第三阶段:最终的冲刺阶段需要制定更加细化的时间表,精确到每一天具体内容的巩固纠错以及最终梳理。

英语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姐:在备考前期,我将参考书目认真学习了两遍,在第一遍时做简单的思维导图,在第二遍时配合着网课做详细的思维导图。在学习后做课后练习题及真题里与该章节相关的题目,这样能保证真正理解书本的知识。在中期需要进行大量的背诵,先结合思维导图对着书本仔细地背。后期时间紧,要分配给公共课,更要把书读薄,多做真题保持状态,靠思维导图能回忆起书本里的内容,不够准确的话要回归书本,查漏补缺。

由于教育经历存在差异,部分跨考生的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限。除了系统性地补齐专业基础,跨考考生更需要丰富专业学术研究的思维路径,拓展专业领域的纵深程度,学习规范专业技能,适应科研节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长:学术研究是一个不断发现、提出新问题,进而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跨考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学术报告掌握科研前沿动态;梳理文献以锻炼批判性思维,多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研究,如何设计研究框架以及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拓展思维空间,比如看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方面的专著,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跨考考生具有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拥有更加灵活的成长型思维方式和更开阔的学科视野,可以把不同专业背景结合起来,形成复合知识结构,实现学科的融会贯通,更能发挥交叉学科背景的优势,带来更多的创新思路。

会计学专业→物流工程的学姐:我本科学的会计,财务分析的能力可以应用到现在的专业学习中。比如在物流供应链分析方面,可以结合财务风险、财务背景上的关系来分析。成功跨专业的同学们要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把握好新旧知识领域之间的平衡,在旧的知识领域上去延展新的知识领域,让自己知识体系更灵活丰富。

为收集更全面有效的信息,建议跨考生找到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取取经,或是找到有同样目标的研友一起交流。请老师、辅导员帮忙推荐一些已经考研上岸的学长学姐是比较直接高效的途径,也可以善用各种社交平台搜索经验贴,通过留言或私信向前辈请教,也可以发帖求助或加入一些考研交流群,结交同样跨考的研友。

考研是一场“马拉松”,备考的压力与紧张感虽无法避免,但相对合理、劳逸结合的规划与稳定作息更能让考生保持高效备考状态;保持适量运动有助于缓解身心疲惫,和家人朋友倾诉谈心能排解焦虑紧张的情绪。考生可以把紧张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把适度的压力转化为动力,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挑战。

在备考期间,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对考试资料的迫切需求在网上兜售所谓的“考研资料”,通过社交软件、论坛、考研交流群等平台渠道散布“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预付定金可发真题”等诱惑信息骗取考生的信任。待考生付款后,不法分子则直接拉黑跑路或者邮寄给考生一些非考研复试的资料。提示考生注意辨别此类网络诈骗。

平台注册入口